凝聚力量 开拓进取不断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在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柯敏
(2016年2月24日)
这次会议,是在教育强省建设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回顾总结成绩,分析形势任务,部署安排“十三五”和2016年教育工作。
2月1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家毫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全面完成我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教育工作任务。昨天下午,友志副省长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代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抓好当前和“十三五”时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家毫省长和友志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回顾
2015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省教育改革蹄疾步稳,教育发展成绩喜人,教育大局和谐稳定。
管党治党呈现新气象。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突出实效,被《省委工作情况》专题推介。强化省属高校、直属单位和机关处室党建述职考评,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督查,抓好、抓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大巡视力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首次以党内文件形式通报全省各高校,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得到了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和傅奎书记的高度肯定。坚决反对“四风”,在节日前后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对相关违纪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厅委在2015年全省落实“两个责任”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纲要。推进活动育人,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主题教育,是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举办了高校国旗班展示大赛、公益广告大赛等系列活动。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了一批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和实践育人共同体。高校18门课程入选“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居全国第2位。376所中小学入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在多项全国性校园足球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12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长沙、株洲率先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整体通过教育强县(市、区)验收。建立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四大计划,遴选建设8所卓越高职院校、13所卓越中职学校,农村中职攻坚计划覆盖到90%的县(市、区)。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156个,一等奖比上年增加62.5%。强化高校实践教学,新增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19枚奖牌,居全国第2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4所高校入选全省首批重点智库,占全省的57.1%,7人当选两院院士,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出台了全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单独招生扩展到全省所有高职院校,录取学生接近高职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召开现场会,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转型试点取得突出成效,《光明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在培养、补充、培训、管理、待遇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文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1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顺利完成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启动空军青少年航校建设,项目学校和招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
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全省教育扶贫规划和教育精准扶贫试点方案,实施教育扶贫重点工程。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2015年向51个贫困县下达教育专项资金32.1亿元,占全省总盘子的49%,高出学生占比10个百分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4572人,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不断增加。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取消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调整地方性扶持类加分项目,落实了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的加分政策。切实清理规范高校学生转学,进一步完善高校转学制度。
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争取中央资金和省本级追加预算共计191亿元,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中央和省级资金71.6亿元,“全面改薄”到位资金87.1亿元,工作进度排名中部第1位、全国第5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到位资金7.5亿元,完善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首次实现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万余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2000余名;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居全国第5位;遴选29名“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经费支持标准翻一番;师德师风建设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重点推介,涌现出段江华等先进典型。教育信息化建设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2015年,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一年,是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年。一年来的工作,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回顾“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就。
一是普及程度全面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3.2%,比2010年增长20.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2%,比2010年增长15.2个百分点,实现了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跨越。
二是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共有学前教育机构13944所,在园幼儿216万人,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78%、52%,其中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59%。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保留并办好了一批教学点,城镇学校相比2010年增加1420所。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省内主要行业和每个市州至少办有1所高职院校,每个县重点举办了1所中职学校,初步构建起以示范性职业院校、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为依托的职业教育骨干体系。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增设5所本科学校、4所高职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发展提速,目前有特教学校78所,在校学生22532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4.4%、70.6%,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3%。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建设了一批民办骨干示范校,民办本科学校从2所增加到5所。
三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完成了教育支出占GDP4%目标的分解任务。2014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1128.6亿元,比2010年增长73.7%。中小学、幼儿园办学面貌显著改观,累计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577所,建成合格学校10799所,圆满完成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实施薄改项目学校8061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成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9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8所,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176个、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学校101所,长沙和株洲职教城投入使用。高等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6所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工程,全省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125.5亿元,比2010年增长40%。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三通工程”提前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建设任务。
四是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省教育厅编制发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级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7项,精简58%。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扩大了高校在人才选拔、学科专业调整、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从高职高专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制定高职学生技能抽查标准和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倒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育督导,在全国率先实行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挂牌督导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率先实施“网络评估”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学校督导新模式;对14个市州全面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启动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连续多年承办“汉语桥”大赛,建设孔子学院10所、孔子课堂6个,荣获全国“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五是教育惠民成效显著。坚持“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2年以来共下达资金42.7亿元,惠及43个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资助标准逐步提高,受助学生面不断扩大,有效地保障了家庭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在全国率先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建立中小学教师公费体检制度,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和激励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安心从教。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强化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措施,全省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六是服务全局贡献突出。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设了工业机器人等一批省内急需的专业;联合行业企业推进合作育人,“十二五”期间共向社会输送了近500万名各类人才。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完善研究生专业能力提升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加强高校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自主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81项,占全省总数的68%。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二号”6次荣登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榜首,湖南科技大学“海牛”深海钻机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推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高校创新平台,孵化出一批科技型上市企业,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七是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坚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先导地位,厅党组一号文件连续4年聚焦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专项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在民意测评中的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建立省属高校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厅委领导与市州教育局、省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谈心谈话制度。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强化教育审计监督,开展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进大学章程建设与实施,已核准发布55所高校章程。建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同时开展阳光服务,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3万余件。在全国率先开展“平安高校”和“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区)”建设,构建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教育大局连续保持和谐稳定。省教育厅3次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得“平安单位”称号。
回顾“十二五”时期的教育工作,我们始终高举建设教育强省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最大程度地汇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各地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善教育民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做到打铁自身硬,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成绩与经验来之十分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真诚关心、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教育系统的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阶段,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教育更好地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城镇化进程加速、“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学龄人口规模和分布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育自身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等等。
未来5年,全省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谋划,务实推进,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摒弃功利思想,真正把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多一些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体系开放、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既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支持力度,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应学龄人口分布变化,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类型结构,做到与行业产业发展相融合,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衔接,使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蕴含的是简约朴素、返璞归真的自然本色,彰显的是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的精神生态。尊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牢固树立节俭朴素的办学理念,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把钱花在学校真正所需和学生必需的开销上。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师生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引领整个社会生态文明进步。全面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真正让教育成为守望社会的一方净土,涵养文明的精神“湿地”。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扩大教育系统内部开放联动,促进各类教育机构在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促进校校协同、城乡一体、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加大教育对社会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深化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家校互动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格局。拓展教育对外开放,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省教育国际化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一切发展的目的。让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对教育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所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经历平等的教育过程,获得公平的教育结果。推进教育共生发展、包容性发展,让各级各类学校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支持他们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让广大教师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其付出对等的回报,在专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享有同等的出彩机会。更加注重发展继续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我们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各项工作部署当中。其中,最根本、最迫切的一条,是要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来。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提升劳动者素质,厚植创新驱动根基,这必然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总体上已经保障了适龄人口“有学可上”,但距离群众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比如,近几年高考录取率接近90%了,但老百姓仍然感觉“上个好大学不容易”,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还不完全匹配,教育自身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管理。归根结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靠提升教育质量,减少低端、无效的教育供给,增加优质、多样化的教育供给,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平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我们所强调的质量,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根本标准的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质量。因此,各地各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优结构地发展。
一要把好方向。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向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立德树人。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完善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终身发展能力,不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三要补齐短板。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对于湖南这样的发展中省份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虽然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还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部分地方和学校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比如,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一大批农村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尚未达到合格学校标准,边远地区高职院校和农村中职学校基础能力薄弱等。这些都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历史欠账,必须加紧补齐发展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抬高发展底部,夯实发展基础,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四要提升贡献力。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坚持主动融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好关键支撑作用。
五要兜住底线。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既要“上不封顶”,又要“下有托底”,切实兜住教育民生的底线。坚持普及、普惠的原则,健全以义务教育为核心,涵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心关爱困难教师群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三、聚焦质量抓好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头一年。各地各校要精心谋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十三五”教育事业开好局、起好步。厅委工作要点已对全年工作作出了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发挥课堂启迪、活动体验、文化熏陶等功效,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心灵。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不同学段之间纵向连贯、不同学科之间横向贯通,分层递进、整体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知行合一。完善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作用,发掘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和知名专家学者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开展德育工作,推进学校、家庭、社会育人体系有机协同。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磨炼意志品质。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带动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加强学生体质监测,监测结果要及时公开,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提高美育教学效果。从2016年起,全面推动各地将艺术教育科目纳入初中学业考试。深入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创建,支持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学生成长最生动的课堂。学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踊跃实践、大胆创新。中小学要开齐、开好社会实践类课程,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推动课堂教学与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全面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扎实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解决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今年,继续新建200所以上农村公办幼儿园,研究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考核机制,加快构建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出台保教工作规范园标准,开展省级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试点,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工作,探索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省还有94个县(市、区)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认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全面改薄”,今年省里将把“全面改薄”作为教育专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强化督导与问责。深入推进合格学校建设,新建成1000所以上合格学校,加快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继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目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总体上达到90%,但发展很不平衡,半数左右的县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最低的只有5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方,要抓紧制定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力争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均达到或超过90%的普及水平。要落实普职招生大体相当要求,统筹做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把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职教育,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推动普职协调发展。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中职教育攻坚计划,各县(市、区)重点举办的公办中职学校,要在今明两年内达到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标准,省里将组织专项督查和验收,并根据攻坚计划推进情况实行奖补。继续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卓越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增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平台,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针对性。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综合运用专业技能抽查、技能竞赛等手段,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化、系统化评价。
推动高等教育“三个发展”。出台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高校转变发展方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支持有优势的高校创建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鼓励其他高校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完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引导高校适应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入实施“2011计划”,推动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共建创新平台和新型高校智库,联合开展应用型科研和重大科技攻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支持高校申报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结果。
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城市建设国家、省、市、区四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体系,在农村推动形成县级职教中心统筹、示范性中职学校为依托、乡镇农校为基础的职业培训网络。开展终身教育骨干培训,加强终身教育资源库建设,遴选一批优质终身教育资源,培育一批终身学习品牌活动。
第三,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都能实现个人梦想和追求。
保障教育机会公平。积极推进“阳光招生”,切实维护招生考试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提高重点大学面向农村与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比例。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问题,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和升学的政策措施,简化入学流程、证件要求,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就近入学机会。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落实基层政府、村委会和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教育责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护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使命。全省教育系统要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本地本校的重点工作。优化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发展的政策。实施精准资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等政策。做好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实施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脱贫致富造血功能。实施“校校结对帮扶工程”,通过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辐射,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推进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开展就业创业示范校评比,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制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政策,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通过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等方式,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第四,着力提升教育要素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李克强总理强调,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支持的力度不会减,向教师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各地各校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家毫省长在湖南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各类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达到或超过中部平均水平,两年内高职生均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全省高中生均经费提高部分,以及沿西部边境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覆盖到全部贫困县。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今年将对全省教育投入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各地要依法落实教育财政投入责任,切实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科学分配专项资金,加快预算下达进度;推进高校“分类平衡预算”方案,研究制定高校预算标准体系,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强化教育内部审计,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全过程、常态化监管。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省里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并把实施情况纳入今后对市、县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各地要全面抓好落实。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实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统筹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校本研训,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加强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定特级教师管理办法,推进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改革高校高层次人才评选,培养造就高端教育人才。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模范巡讲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湘教云”建设与应用,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云服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云覆盖工程”,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完成省级教育城域网建设。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第五,加快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去年,省里出台了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前不久又印发了任务分工方案。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任务书,逐项抓好改革举措落地,争取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释放教育活力。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工作流程,推进教育行政审批网上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精简检查评比活动,切实解决检查评比多、随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创新监管方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学校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报告、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数据等都要向社会公开,并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网络和实体两个平台,深入推进教育阳光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学校办学、方便群众办事。
稳步做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两依据一参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办法,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从今年起,我省高考全国统考科目将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各地要抓紧做好相关对接工作。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进一步扩大分类考试招生比例。全面落实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探索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政策。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健全管理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评估,加强骨干民办学校建设,落实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发展、健康发展。清理并消除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师生合法权益。
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的眼光办教育。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省内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继续实施“海外名师”项目,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大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力度,实施好高校教师国外访学和海外研修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生奖学金,提高来湘留学生培养质量。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加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促进国际交流与汉语推广深度融合。
第六,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强化法治理念,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构建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加强教育法治建设。推进地方性教育立法,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湖南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地方性教育法规的立法与修订工作。贯彻落实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通过教育执法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实施。完成所有省属高校的章程核准,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加强对高校章程执行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的指导评估,探索实施以章程为依据的高校负面清单管理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稳步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启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和评价机制。
规范办学行为。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自我约束,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组织考试招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严肃查处违规办学行为,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上下串通、包庇掩护。目前,个别地方还存在擅自调整学段学制、随意增减课程、组织义务教育学生统考统测、组织有偿补课、变相举办重点班等现象,极少数高校和中职学校仍然存在招生虚假宣传、欺诈性承诺、有偿组织生源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形象、扰乱了教育秩序,群众反响很大。今年,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把整治中小学违规办学作为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的重点工作,纳入对市州教育部门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规招生办学的高校,将视情况采取诫勉谈话、实名通报批评、核减招生计划等措施。
强化教育督导。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下,教育督导已成为深入实施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督导工作,切实运用好督导评估结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保驾护航作用。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发扬传统,顺势而为,教育督导只能加强,绝不能削弱。制定实行《教育专项督导实施办法》,聚焦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项督导。加快建立全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全面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质量诊断和改进功能。加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市州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履行高职学校建设和管理职责。研究制定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投入职责的评估办法,严格实施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约谈制度,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全省教育系统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两学一做”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来抓。要夯实“学”这个基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突出“做”这个关键,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纪党规、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抓住解决问题这个重点,把“两学一做”与教育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查摆整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各种不正之风,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抓基层、打基础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继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认真做好今年6月的高校党委书记述职工作,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今年,要全面完成省属本科院校党委集中换届任务,推进高职专科学校党委换届工作规范化,认真抓好中组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等文件的贯彻落实。
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事业成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关键。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发挥好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今年,省委将颁布我省《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各高校要相应地制定实施细则,抓好贯彻落实,省里将开展专项督查。要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深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高校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必须在今年9月底之前消化到位。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份子,切实增强党性意识,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政治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工作举措里,贯穿到日常事务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管事管人与管思想管作风融为一体,抓业务与抓党建同步推进。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四风”工作。认真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湖南省十届纪委第八次全会精神,保持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的战略定力。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促进党员干部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纵深推进思想作风建设,从严从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续整改落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问题,强化明察暗访和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的行为,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或变种。加快巡视频次和节奏,按照省委“届内巡视全覆盖”要求,对未巡视的38所高校开展巡视,对部分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巡视回访,用实、用好、用足巡视成果,健全问题整改台账制度,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落实各项监督制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切实防控廉政风险。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实行“一案双查”,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要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健全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稳定责任机制,加快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完善立体化的安全稳定防控体系。突出维护政治安全,做好各敏感时段、重要保障期和学校开学等关键节点的维稳工作。加强源头治理,深入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预防预控能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保持和谐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功不可没。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想观点激烈交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建好、管好、用好思想理论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
2016年是教育工作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