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齐发展的信念,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保证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
青年服务国家——践行“核心价值观” 青春奋进“中国梦”
三、总体思路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围绕服务国家及学院“十三五”规划,结合青年学生实际,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按照“社会调查”、“科教服务”、“志愿公益”、“体验观察”、“人物访谈”五种实践形式,组织学生以分散和集中组织的形式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开局,回报社会,服务国家,力争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四、实践形式
1、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选取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专题调查和综合分析,在调查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社会现实,并就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承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2、科教服务
实践团队可根据团员的学科专业和技能特长设计科教服务的内容,要主动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出体现大学生利用所学开展社会实践,回馈社会、服务群众的功效。
3、志愿公益
鼓励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服务社会需求,开展扶贫支教、关爱敬老、公益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社会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4、体验观察
组织学生深入接触基层群众、体会国情民情、感受行业和社会发展现状,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实习实践的方式,从中挖掘深层次的社会规律,形成个人的观点见解。
5、人物访谈
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校友、探寻校史等历史回顾、记录、参观等活动,深入了解母校在发展历程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的贡献及校友的优秀事迹,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专题实践活动
1.聚焦农村精准扶贫攻坚行动。
以我院定点扶贫的衡阳县为主,延伸至其他贫困地区,开设暑期学校,结合专业特色为当地学生讲授科普课程;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涵盖农村教育、农作物分析与增收渠道、农村医疗、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建议形式:志愿公益、科教服务、社会调查
2.企业调研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岗位上巩固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同时,在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学习,可以零距离感受和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感受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建议形式:体验观察、社会调查、科教服务、人物访谈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行动
衡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值得踏访。深入了地域文化,寻访并记录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及其传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深入发掘衡阳历史上的各行业代表人物,感受并传承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爱国与创新精神。
建议形式:体验观察、人物访谈、社会调查
4.美丽中国生态科考行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学生可以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等内容,开展科学考察、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活动。
建议形式:社会调查、科教服务
六、工作安排
1.由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老师开展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班级学生的指导工作:第17周。
各班指导教师应认真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充分了解暑期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实践形式。
指导教师可针对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报告撰写等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并注意强调安全防范意识。
2.材料提交:2018年下期开学后一周内
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认真进行实践总结;要求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提交相关材料并进行批改,选拔优秀作品开展学院内部交流。
七、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学院为组织活动的教师酌情计算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量。
思政课部基础课教研室
2018年5月2日